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期中報告大綱 02114108 林立信

關鍵字:愛國心,國家,革命,腐化 
題目:由愛國心所點燃的革命之火,與星火燎原後的爛攤子。
摘要:近年台灣許多社會問題造就了許多由青年領導的新興社會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也逐漸激盪出新生代青年對於台灣土地上事務的熱情,而這也造成國家社會許多動盪,在此分析其中所帶來的好與壞。

論題:

1.前言(國家問題所激盪的革命)
2.革命煽動下的愛國心
3.愛國心與民粹的界線?
4.革命對於國家現況所帶來的影響?
5.總結 (探討現代台灣青年對於國家之認知與檢討社會運動的缺失)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72 陳英男


題目
一個意識形態如何使國家、權利腐化?

關鍵字
意識形態、國家、權利、腐化

摘要
一個國家的命運及將來,不少都會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而作出改變或出現,所以這次研究會以中國大陸分析共產主義怎使國家政策及人民權利腐化。

大綱
1.前言
2.介紹中國49年之後的歷史
3.共產主義怎樣影響中國內政?
4.共產主義怎樣使人民權利腐化?
5.個人想法
6.總結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35 賴昱亘

關鍵字: 政黨 代表 公共利益 民意

題目: 具民意基礎的政黨代表如何實踐公共利益?

摘要: 字面上之公共利益雖代表大多數民意,但應與少部分人民的矛盾進行協調,本文將探討代表產生的意義,並以文林苑都市更新案為例,探討如何建立合乎比例的補償機制?

論題: 1.前言
     2.民主政體何以需要代表?
     3.政黨推舉代表的動機
     4..公共利益與共同利益之區別?
     5.公共利益侵犯私人財產權之補償機制是否合比例?
     6.總結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期中報告大綱 02114281 洪敏恆 (3)

關鍵字: 政黨、代表、民意共利益

題目: 黨團協商的過程中,民意代表應以代表人民或是快速通過法案為目的 ?

摘要: 黨團協商的目的是為了讓法案在的能在國會有效的被審議而設立的機制,避免延宕法案審議的過程,造成法案跟不上時代的快速變化,但是若只追求效率則會忽略了民意代表該有的代表性。



大綱:

    1. 前言 
    2. 國會中法案審議的核心價值為何  ?
    3. 民主政體中的代議士會以什麼立場參與審議 ?
    4. 追求人民的利益和審議的效率各自的選擇立場為何 ?
    5. 結論

    政一B 04114204 鍾坤良 期中報告大綱

    關鍵字: 國家、愛國心、公民身分、 權利


    題目: 探討像分散於其他國家之中的羅姆人(吉普賽人),是否應享有公民身份與權利和懷有對居住國家的愛國心?

    摘要: 以分散世界各地,有著強烈民族性的羅姆人(在此討論的是長期定居於某個國家的羅姆人),來探討他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大綱:

    1. 前言
    2. 羅姆人散居於世界各地,那他們長期定居的國家是否應給予他們公民身分?
    3. 羅姆人是否應享有其基本權利?
    4. 羅姆人對於其定居國家是否要懷有愛國心?
    5. 總結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04114251 范曉萱 期中報告大綱

    關鍵字:憲法、公民身分、愛國心、革命

    題目:身處「會從國民內選出供品(參加代表)進行飢餓遊戲以紀念建國」的國家,國家內的公民能否因為不認同此事而革命?

    摘要:以小說《飢餓遊戲》系列之中譯本各段落為中心,論述飢餓遊戲的意義以及該遊戲帶給人民的影響是否是政府該對人民做出的事情。

    大綱

    1. 前言
    2. 飢餓遊戲的代表意義(政府這麼作是正確的嗎?)
    3. 愛國心可否成為國家強制各區域人民參加此遊戲的理由?
    4. 「專業供品」的存在是愛國心的另一種展現?專業供品是有錢的區域內受過良好訓練的自願參加者)
    5. 引發革命的是各區域民眾積壓已久的不滿或是主角的個人特質帶給民眾的勇氣?
    6. 結語:國家的高壓統治是否會為社會帶來好處?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愛國心的定義以及相反詞 (02121142 陳昱晴)

    對於今天上課內容所提到愛國心的定義以及相反詞以下為個人的見解愛國心的相反詞在我看來是對於國家不管是對內亦或者是對外的所有政治相關議題都不給予關心的想法霍布斯在利維坦中的核心論點之一包括一個國家之所以形成關鍵在於其中的每一位公民皆有付出一定的權利與能力來構成一個龐大並且以武力亦可以說暴力為力量的組織俗話說兒女乃父母的親生骨肉就可以是一個類比的概念對於自己所生下的兒女如果都沒有給予一些適時的關心很明顯地你根本就不愛她()至於在現今的二十一世紀對於愛國心是否應該再被提起或許不是如同是否愛戴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樣單純的問題但是一樣的概念對於自己有所付出所得到的東西是否應該認真對待努力關心它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若要從日常生活器物中挑出一項來描繪國家圖像,我會選擇「自動櫃員機(下簡稱ATM)」。以下有三的原因,分別論述之:
    1. 為什麼是ATM?想像一下,如果拿著A銀行的金融卡到B銀行的ATM操作,便無法使用全部的功能而且還需要支付跨行操作的費用。金融卡就如同人民的身分證,無法使用所有功能和支付跨行費用本質上就是排他性的表現。國家亦是如此,對於國民提供優惠和服務,但對外國人則只須善盡不歧視、人道等原則(就如同其他銀行的客戶還是可以提款,但無法享有優惠)
    2. 又每台ATM都有自己的設定,如同國家主權般,對內的施行不受干涉,對外不受其他權威宰制。在操作ATM的時候,我們得遵守它的規範或設定,無論你是哪間銀行的客戶都不可以干涉這台ATM的運作,它也不受到其他ATM的控制而是相互平等的。
    3. ATM與國家最相像的部分就是操作的過程,猶如系統論所描繪的政府形象,我們輸入(input)因素,而國家收到後在黑箱(black box)中依據某些準則做出決策受輸出(output),最後人民的反饋(feedback)將可以成為下一次的輸入。ATM也是如此,在我們輸入帳號轉帳時,它依據內部準則判斷是否合乎規定做出可否轉帳的「政策」,後我們收到輸出進而反饋。
    以上三點說明可以從ATM上看見國家四要素中其中三個元素,依序包含人民、主權和政府。雖然這種描述法只看見了國家的表象,而尚未看見國家的精神層面的意義與存在,如社會正義或國家認同等,但對於描繪國家外在圖像來說,應也尚屬完備。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我認為「橡皮筋」最接近我心目中的國家圖像。
    2. 1845年英國一家橡膠工廠的老闆史蒂芬.派瑞(Stephen Perry),發明了橡皮筋,說明了他的出現是基於人類的需求,同理於雅典城邦的出現以及公民的存在,乃是希望達成人民自治的目標發展成現在社會的國家組織。
    3. 橡皮筋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用途非常廣泛,包括約束管理分類我們時常使用的物品,對於不常使用的資源也是加以收藏整理,也是如同國家對於人民的意義,利用公民制定的法律約束,同時保護人民,對於全體人民所生產的資源加以管理保障。
    4. 橡皮筋本身,如果只要加上一些輔助,就會具有彈射傷人的功能,例如橡皮筋槍,或是只是需要單純的雙手操作即可,就如同一個國家的國防,透過人民的資源及力量來創造出一個可以對外自我防禦的能力。
    5. 不過任何東西都有它的優點以及缺點,就連橡皮筋也不例外,使用久了或是沒有時常將他鬆綁的情況之下,他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現象,必須更換。 我們國家政府亦是如此,如果他們一直處於長期執政的狀態,貪腐怠惰的狀況就容易發生,所以必須要透過政黨輪替執政的方式加以改善。
    6. 綜合以上論點我認為「橡皮筋」最符合我心目中的國家圖像。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 要將國家這個詞具象化時,首先,必須先定義一下國家在我理解下的意思。國家,就像是生活在一塊特地的土地中的人民所認定的一個避風港,每個人都希望這個避風港是堅固且穩定的,這樣一來,人們在這裡便可以安心地生活,不用擔心國家隨時會倒塌或遭人入侵。國家就是個穩固且堅硬的一個存在。因此,在我的心目中,國家就像是一個「保溫瓶」一樣。
    1. 保溫瓶,顧名思義可以將瓶內的液體或固體維持原來的狀態。就像是國家保護人們維持一個和平的狀態一樣,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或家庭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因為有了國家的保護,人們不必整天處心積慮,這樣國家就能安定民心,人民也會更加信任國家。
    2. 為了要維持瓶內的狀態固定,保溫瓶都有好多層的保護,為了阻止傳導對流產生的散熱,因此由內而外有銀色塗層、內層不鏽鋼、雙層玻璃壁、高真空斷熱、外層不鏽鋼及外殼,這樣的層層保護才能確保內部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讓狀態維持得更加持久。這些外層的保護就像是國家所派的軍隊一樣,維持人民最基本的生命權、財產權,而內層的保護就像是人民可以為自己的權利發聲,例如:請願、訴願、訴訟權‧‧‧等權利,這樣人民不只單單透過國家的保護,也能由國家提供的權力來保護自己。
    3. 除了這些構造提供了內部的穩定以外,堅硬的外殼更是最能保護整個個體的部分。國家的堅硬代表著國家的武力及軍事實力堅強,更代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穩定才能發展這些武力,由此可知,國家是有能力保護人民的。
    4. 在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Conceptual Change 這本書裡,曾提過霍布斯曾有意識地為他所宣稱的政治學設定了一項新議題:「人類服從的是國家而非統治者。」國家在我們的心目中占有著一定的地位,不然沒有人會願意平白無故的服從、尊敬,也就是因為它受人尊敬,更要維持它的穩定才能替它豎立威權,我想保溫瓶的堅固與保護是最能表張國家意思的日常生活器物。

    國家圖像的日常器物描述

    1. 若要選擇一個日常器物作為我對於國家圖像的代表,我會選擇「桌子」。會以桌子的實際形象及國家的權力分布制衡去討論。                    
    2. 首先,一張桌子如果需要站得住腳時,他至少需要三隻桌腳去支撐,這讓我想到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假設這張桌子有一隻桌腳與其他桌腳長度不一或是質量分配不均都無法讓這張桌子站穩,去乘載他桌面要放置的物品。這就如同於一個國家,不論是哪一項權力,如果獨大或是與其他權力的濫用都會造成國家的不平穩。所以,一個國家就必須要像一張桌子一樣,彼此的權力相互制衡維持在相同的狀態,而人民的依歸就是放置在桌面上的物品,只有平穩且鞏固才能保持國家的功能。
    3. 再者,又思考到如果桌腳越多,是不是就越能夠抵銷掉,權力集中於某些人物上呢,我想這不必然。當一張桌子的桌腳越來越多,就如同行政部門般大而無用,且權力分布的太瑣碎,只會造成國家運作的無效率。以上就是我認為桌子作為國家圖像的分析。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我認為國家像七巧板。國家是由一群人漸漸組織起來的產物。為了解決內部衝突,為了防禦外部敵人,為了使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能夠運轉的順暢有效率,開始有了中央政府的出現。那中央政府是如何產生的呢?每個國家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如何,我始終堅信一點:國家是全體人民的,並不是任何人的私有物。
    2. 七巧板是個外面有著一個正方形框架,內部被切成多塊不規則圖案的益智玩具。七巧板外部的框架像是一國的領土,一旦外框不完整了整個七巧板就拼不起來。而內部的一塊塊拼圖則可以變化萬千拼出各式各樣的圖案,每塊拼圖就好像代表著不同的群體,他們可能固定在那一直不動,或是常常變換他們的位置。在正中央的拼圖可能今天是粉色的過不久卻變成紫色的,如同我們政權的更迭。貼著邊緣的幾塊拼圖可能長久以來都是這幾片,就像是邊緣的弱勢族群。每一次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因為普羅大眾們,可能市政府的一個政策,甚至有可能是政變。但是,牽一髮動全身。只要有一塊拼圖的位置不一樣,整個圖形就變了。
    3. 對我而言,國家是個環環相扣的拼圖。它可能形狀多變,但是變化時卻很容易會影響到所有原本的結構。它必須有個絕對的掌權機關,但是這個機關也可能因為很多的因素被汰換到別的位置。因此,國家對我而言是種流動性的組成。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我認為「銅盤」是最接近我心目中的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以下是我的動機理由與觀點論述。
    2. 首先,我選擇的動機是來自閱讀過的一篇古文──蘇軾的〈日喻〉,故事裡盲人問路人太陽究竟為何,路人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好與盲人描述,銅盤的形狀似於太陽。當然這篇故事的主旨和國家沒有關聯,但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銅盤與太陽之間想像的連接。
    3. 國家究竟為何?如何形成?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對人類影響很大?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這幾堂課中探討的,接著,我將以銅盤與太陽之聯想的觀點繼續論述。
    4. 沒有太陽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那將是一片黑暗、了無生機。那沒有國家的社會呢?是的,從《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中得知人類確曾有過隊群、部落、酋邦等的社會型態,而那卻是人類歷程中最原始也極其脆弱的一段史前文明,沒有成熟的文字、沒有完善的司法和警察系統,行政組織更無法和國家的精細相提並論。這一切的不成熟與不完善,使「國家­­­­­」誕生,不!應該說進化而形成了。也就是說,國家是一有組織的政治實體,不再像早期的隊群、部落、酋邦主要繫於狹隘的親屬關係,若是在史前有衝突發生,往往是為了族群利益,那勢必得打一場仗;倘若是發生在國家──幾乎是種族混合體的社會型態,而族群衝突問題是國家組織必須有能力調解與解決,而這亦是國家存在的目的之一。
    5. 國家擁有權力,無論在昔在今都無庸置疑,而這權力的存在對人類的影響是這國家存在的目的與理由。霍布斯曾言這理由是為了避免人類橫死,洛克則認為是為了保障財產權,都沒有錯,因為都是為了讓人類脫離那最原始脆弱的狀態。因此,我認為國家的重要之於我,如同太陽之於萬物。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我覺得日常生活中最接近國家圖像的應該是「火」,原因如下:
    1. 在野外,我們可以用火把驅趕野獸,保護自己的安全;在寒冬,火爐可以避免人受凍。我們用火炊食,降低了食物上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我們用火發電,提升了工業的效率。火正如同國家對人民最基本的保護功能外,更進一步提升國民的福祉。
    2. 相反地,若火沒有被妥善運用,甚至是有人惡意的縱火,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一發不可收拾的火災。這時的火,就對人的生命財產產生了威脅。就像是國家在保護我們之外,也是有可能侵犯的我們的,甚至國家成為私人的工具,對於排除異己者不擇手段。
    3. 從遠古時期的鑽木取火,演變成油燈、蠟燭,到現在的瓦斯爐。火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卻也不斷進步著。火在日常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國家也如此。從對群、部落、酋邦到國家,一路演進至現在,同時卻也以不同型式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國家似乎也變成了現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如果要從世界地圖上找出沒有國家的地方,似乎就只有南極洲了!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最接近我心目中的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是「傘」
    1. 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第十四章「國家的誕生」中提到,國家起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需要一個權力集中的中心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也就是說國家有保護人們免於外來侵害的功能,而我認為「傘」正具備了此功能,在人們權利遭受外來侵害(雨水或艷陽)之時,傘可替人們遮蔽這些侵害,達到保護的功用。
    2. 傘有形貌、大小的差異:不同形狀的傘象徵著國家有不同的型態,而每個人所喜好或認同的國家型態也因其價值觀而有所不同;傘面大小的差異則表示每個人所需要的國家保護的範圍不盡相同;此外,大部分人的傘是完好無缺的,但是有些人的傘卻有缺失,傘面上的破洞象徵國家對於人民權利的遺漏致使某些人的權利遭受侵害,甚至有些傘的骨架也有缺損,其表示人們不易使用國家所提供的保障。
    3. 傘下的範圍:傘面下所涵蓋的區域就像是國家保障的範圍,當人民離開傘面所遮蔽的區域時其權利就可能遭受侵害,也展現出國家權力保障的有限性;而傘下所站的人越多就表示該保障的資源被越多人分享,此時有部分的人就會受到侵害,此侵害的程度則視人們所處的位置(身分地位)有所差別;站在傘中央(國家中心)的人,其掌握了整支傘的位置與方向,故所遭受的侵害越小,甚至能控制傘面來避免自己受到侵害或是決定要保障哪些人,而站在越外圍的人(國家保障的邊緣人),其權利越容易受到侵害侵害的程度也較大且缺乏掌握傘的機會。此外,當風雨過大,傘無法支撐風雨的衝擊時,傘也可能會因損毀而失去功效,國家也是如此。當國家遭遇到強大的外來衝擊,如:世界金融危機等事件時,若是國家力量不夠強壯、完善,就可能無法發揮保護人民的功效導致人民權利受到侵害。 
    綜合以上觀點我認為「傘」是最能代表我心目中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我認為「衣服」或許可以代表我心目中的國家形象。
    1. 我們穿著衣服,它在一定的程度上給了我們維持身存的條件,穿著衣物則得以保持溫暖。依據個人不同的財力、地位,又有數量上的差別,有的在寒風中可以無謂行走,而有的只能瑟縮於角落。這便是對於國家資源分配的不均,生活中它可能是用搶來的、偷來的、或者別人施捨的,但他注定不會均等。
    2. 衣服從來不會只有一種形式。晚宴服、汗衫、運動褲......每件衣服代表了各自獨特的國家形式,可能君主制,可能獨裁。就算都屬於君主制,本質上或實際上總不盡相同,就像同樣長襬燕尾服,可能搭配的領傑顏色不一樣,那它就是不同的視覺效果了。在同一個位置安上不同的人,那麼此國家的命運也將駛往不一樣的方向。
    3. 衣服,不管對富者窮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只是於前者來說,它可能可以有更深的目的性─比方說炫耀或者什麼的;而對後者來說,它就只是生存下去的必備品而已,「只要有」就好了。我相信是沒甚麼人敢裸身上街的(特殊訴求的遊行除外,此處指平時最一般的狀態)衣服是臉面,或者在某中方面可以保持最低的尊嚴,這或許解釋了那些亡國、難民難堪的處境。
    綜合以上即我為何認為國家像是衣服的論述。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我選擇以「風扇」作為代表國家的器物。

    1 . 若以物體本身進行論述的話,風扇構造以數片扇葉連接在軸心處,透過風力及電力來供給旋轉所需的動力來源,這樣的構造如果用來加以解釋國家的組成我認為相當合理,政府、主權、領土為扇葉,而人民即代表中間的軸心處,人民是國家的核心組成,但其他要素卻又是缺一不可,而當這些要素緊密結合之時,國家才有可能誕生,正如同風扇的組成一樣,如果當中有任何一部分消失或是不完整,在整體運作上便無法順利進行。
    2 . 若以心理層面進行論述的話,對於我們來說,風扇的存在似乎是理所當然,理所當然到我們不會去討論它的源起,我們在乎的是它現在依然存在,而對於人類社會有所貢獻,這和國家也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國家固然重要,但平時我們對於它的源起卻不那麼深入的探討;另一方面,以吊扇為例,固定在某個位置以後,努力的運轉,在停止供應動力以前都是不斷的運作著,而國家不也被我們視為這樣的存在嗎?當要素構成國家的形成以後,它便被我們賦予使命,必須保障人民的權利、必須捍衛境內的安全等等,而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便是它的動力來源,在國家裡,人民沒有停止生活以前,國家不能比我們早停止運作功能不是嗎?
    在上述的兩個層面說明後,我認為風扇是最能代表國家的生活器物。


    關於國家概念的習作

    最接近我心目中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應該要屬電腦了。原因如下列。

    1. 電腦是人造的,而非自然生成的產物。和國家相同,電腦是因應人們的需求而生的。以人們的需求作為輸入項,電腦被塑造為能夠將這些輸入項轉化為人們需要的輸出項。國家亦同,將人們的需要輸入,得出的解決方案為輸出。也就是說,國家和電腦之所以呈現為今天這個模樣,皆是由於人們需要它如此(當然,這樣談似乎就得將非民主國家除去,或者將非民主國家視為失靈的電腦了。)。
    2. 電腦的運作是靠著一項項設定好的指令構成的程式規範著的。如上述,電腦會收到各式輸入項,而電腦要如何回應這些輸入項,則倚賴設定好的程序如何規定。如果輸入的是電腦內未有回應方式的要求,電腦便無法回應而出現錯誤。這時身為電腦的使用者的人們,則需要想辦法增加新的指令或修改舊有的指令使電腦能夠因應新的要求。國家的運作也大抵上如此,國家亦是靠著一項項寫好的法條、規定、細則、辦法,以及其他各種層級、效力的規範指示其如何應對各式輸入項,而當有新的、此前未曾遇過的情形發生時,我們便得新增或改變一些法條,使之能夠因應。
    3. 若從價值上說,國家和電腦也有一共通性,那就是:除了其工具性價值,及人們對之的情感外,它不具有獨立的內在價值。這麼說或許頗有爭議,但我認為,國家這個被創造物,猶如電腦,其價值來源於能夠完成它的任務。電腦,是為了完成繁雜的計算、為了處理大量的工具而被造出的。當然可能有人會對某部電腦產生特殊的情感,甚至依戀,但這無法為其增添其他價值。國家亦是一樣道理。國家的價值來自於其能處理社會上的問題:建構一個有秩序的社會、公平分配資源、維持正義,或更遠點說,使人類(humanity)向更好的方向演進等等。或許不少人對知有許多情感,這卻不是國家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我認為,將國家比擬為電腦,不失為一個恰當的說法。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在我心目中,「公共垃圾筒」是最接近國家的日常生活器物,其原因如下:
    1. 現實生活中,公共垃圾筒已十分普遍,它是維持公共衛生的一部份,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即它是公共的,公共的東西不屬於任何個人,我認為這跟國家都是一様的,都是為了公共的利益,沒有一個人可以聲稱真正擁有它或它代表着自已的利益。
    2. 在現代文明中,多數人已會在街上不會隨地拋垃圾,而是將它棄至公共垃圾筒,甚至多數地區已立法禁止隨地拋垃圾。這使得公共垃圾筒無形中形成了強制力,即令人們看到公共垃圾筒,不隨地拋垃圾而將它棄至公共垃圾筒。我認為這跟國家都是一様的,國家在領土中行使主權,它代表着領土範圍內最高的權威,有種強制力使得人民遵守國家的法律。
    3. 公共垃圾筒可以說是垃圾暫時放置的地方,而國家最初最基本的源起就是讓人們一起生活生存下去。我認為這跟國家相似的是雙方都可以讓各自的目標有個繼續存在的地方。雖然垃圾跟人類不同。一種是無生命的物件,一種是有生命的物種,但我認為它們都可以在國家以及公共垃圾筒可以繼續存在這點是相同的。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對於國家的意象我會利用「錢幣」來做表述,而實際討論會從器物的應然價值、實際的使用方式以及外表做為表述。 
    2.  首先從價值意象上面論述,錢幣的意象可以分成兩點來做討論,一種是在法定的權威上面,現代貨幣之所以有價值並非在於其本身具有價值,而是源自於錢幣其背後國家權力賦予的基礎,若錢幣缺乏了國家權力的支持,錢幣也只是普通的金屬,正如同盧梭在社會契約論所說,國家之所以為國家是透過人民將部分權利讓渡給國家,藉由人民來賦予國家權力並給予國家支持,若是國家缺乏人民對於國家的支持、認同,國家背後的價值也不復存在。
    3. 第二,錢幣也象徵著「財稅」,管理「財稅」是為國家重要的功能之一,透過收稅的方式集合國民的力量,才得以支付公共財來推動國家內大型建設或各式各樣的政策,並維持國家穩定,國家的發展基礎建立在財稅之上,若無財稅,單靠某人或某一集團之力而不藉由國民協助,難以維持國家的體系運作及生存。 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近現代國家之所以興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收稅系統的擴展,隨著收稅系統的完善,當時的國家擁有了較多的財力,才得以編列常備軍,擴張預算強化軍備以對抗外國侵擾,並消彌地方貴族及教會勢力,近現代國家才逐漸興起。
    4. 然而,從實際利用的方面進行討論,「錢幣」做為一個交易的媒介,在現代社會中沒有「錢幣」即無法交易。首先,單靠個人之力在現代生活之中難以維持生活所需,換言之,「錢幣」象徵著交易,而交易正是代表國家需要藉由通力合作,藉由讓渡、交換、衡平、取捨才能得以維持國家運作。 
    5. 再者,錢幣為現代社會中交易的媒介,若缺乏錢幣,自然也難以在社會中生活下去。故「錢幣」也代表著維持現代人類基本生存的必要條件,國家須負起讓每個國民得以生存下去的責任,利用社會救濟政策或相關社福資源保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而這也是國家應盡的義務。
    6. 最後從「錢幣」的外型、材質做為討論,作為貨幣的材質最基本要求是恆常且不易破壞,若貨幣輕易地就會被破壞,則會造成國家金融秩序以及商品市場容易受到波動,侵擾,故貨幣的材質大多是以穩固、安定為原則。貨幣的材質,正如同國家希望提供給人民一個安定、不容易受破壞的生活空間一樣,盡量的不受到外力侵擾而受到破壞。
      故我認為,錢幣是最能代表國家的物品。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若要我選擇一樣事物來代表國家,「火」是我心中國家的圖像,以下,我將透過火與人類文明起源的關係作為分析,闡釋我的理由。
    2.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發現「火」這個現象,從原始人到現代人智慧產生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火:當人們認識到火並且學會掌握、運用它,這是火對人類智慧啟迪的第一步;而人類在火光中得到光明,在寒冷中得到溫暖並且抵抗野獸的侵襲,這是火對人類智慧啟迪的第二步;繼而人類開始用火燒烤食物,擺脫茹毛飲血的時代,使人類在吃熟食的過程中大腦更加發達,這便是火對人類智慧啟迪的第三步,從此揭開了人類認識自然改變自然的新頁。
    3. 火象徵著光明與希望,正好可以跟馬斯洛的溫飽階段—「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相呼應。國家的目標就是要讓人民生活在安定且安全的環境中,猶如遠古時代火替人們禦寒、抵抗野獸侵襲那般,國家就是那團火,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透過各種制度的設立,讓人民可以安心的生活,保護他們的基本人權,並取得更好的照顧。
    4. 火也是需要人們細心維護的,就像一個國家需要人民的支持認同才能屹立不搖。政府就是這團火的守護者,政府的責任就像聖火的傳承者,讓這團火(國家)生生不息,並保障人民的需求,但如果有一天,守護者們決定走自己的路,不顧人民的訴求時,這團火可能會失去掌控、愈燒愈旺,進而造成人民的反抗,形成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有的規律將被破壞殆盡。
    5. 我認為,火與國家最大的相同點在於:當火(國家)穩定時,人民各取所需,生活安定和諧;當火(國家)不穩定時,就會危害到人民的生活並且違反國家存在的意義,成語「玩火自焚」不無其道理,若沒有小心呵護這團火,有天也可能翻轉吞噬守護者。
    6. 綜合上述各點,「火」與「國家」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無論是應用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包含了國家組成的意義,況且,是火帶領人類進入文明世界,若沒有火,就沒有今日的我們,因此,我選擇火作為我心中國家的圖像。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我認為心目中最可代表國家形象的器物是「空氣清淨機」,理由如下
    1. 根據David Easton的系統論,一個國家可歸類為一政治系統,而一個政治系統要維持穩定則必須依靠一定的輸入項、適宜的輸出項,再透過外在環境針對輸出項所產生反饋機制以確保此一系統可以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我認為如此的互動模式就與空氣清淨機的運作機制相近,髒空氣的輸入、新鮮空氣的輸出,如此的循環將可以確保我們對新鮮空氣的需求,而當一具清淨機無法再改變外界環境、產出新鮮空氣,就如同無法處理反饋、也無法改變自身建制的腐壞的政治系統一般,終將毀棄敗亡。
    2.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空氣清淨機有高低等級之分,就像是國家領土有大小之分。高檔昂貴的空氣清淨機,功能多樣又極具效率,而當一個國家地大物博,像是美國、中國大陸,自然面對多樣化的問題,如:種族、物資分配、複雜的國際局勢等等,這種國家想當然爾擁有更複雜、多元的建制以應付難題。小國如同我國、紐西蘭,可謂相對低階的清淨機,需要處理的問題相對上少而簡易。若是將小國體制套入大國絕對是行不通的,用大國體制治理小國,又過於繁雜,一如屋宅大小不同則應適用不同等級之清淨機。因應環境不同需求,定會逐漸產生一種最適合之制度。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如要用一項日常器物來敘述我心中對於國家圖像的意象,我會選擇用「書本」來詮釋,以下我將從國家的制度產生與語言文化,兩面向的來闡述我為何以書本作為我的選擇。
    2. 首先我認為國家是基於個人利益建立的,人們基於某種共同的利益而組成國家,並為實現個人利益而服務,以通過訂立契約的方式尋求和平及共識,除此之外國家同樣也是帶劍的契約,用以對違反契約的人進行處罰。經過一定時間產生的大量契約便是今時今日的法律而早在數千年前律法就以書本的方式來呈現如最初的漢摩拉比法典而現有的六法群書也是如此
    3. 其次,書本除了制約與規範的作用以外,還有教育與傳承的含意,國家也是如此。教育,是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累積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成果——知識、語言、技能和生活經驗,以促進集體社會化的發展,從而建立穩定的社會與開化的文明,為此書本更是不可或缺的媒介,透過其,智慧才能完整的保存並流傳下來,並因其歷史、地緣等等不同而產生相異的成果,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國家文化特色。
    4. 綜上述觀點而言之,書本不僅是國家制度產生的證明,更代表著文化含義與傳承,這兩點正是我認為國家的兩大要素,因此也認為書本是最能表達我對國家圖像的意象。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國家」是何物?這是個大哉問。凡是有思維能力的「人」都可以根據他的學經驗來論述他所隸屬的「國家」,或是描繪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因為這是天賦人權的思想自由。倘若覺得文字言語的論述太抽象,或是彩筆畫紙的描繪還不夠立體,那麼何不形塑一個「國家圖像」直接訴諸直覺,植入大腦海馬迴,永久收藏記憶起來呢?
    2. 事實上,形塑「國家圖像」古今中外已有例在先。試看,中國商周時代用「鼎」來形塑「國家圖像」,蓋因鼎是君王用來溝通天地神靈的禮器,復以「惟君王可以祭天」,因此「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君權。再者,法國拿破崙時代用「凱旋門」來形塑「國家圖像」,除了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同時也象徵著帝國主義的光榮勝利。此兩者不論是傳達令人敬畏的威權,或是出於對「法國人皇帝」的英雄崇拜,都註記著一個世代統治權的面向。那麼,隨著時空變遷,現今各國國體、政體不盡相同,「國家圖像」自當面貌各異,又該如何形塑它呢?
    3. 站在法理學的角度上,「民主國家」的圖像或許可以用「樂器之王」——鋼琴來比況。鋼琴是目前所有樂器中構造最複雜的,音域最廣的樂器,因此被譽為「樂器之王」,惟有彈奏者能夠駕馭它,它才能夠盡情地發揮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這樣的一種樂器屬性神似民主國家中「人民是頭家」——主權在民的特質,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來啟動國家機制,讓隱藏在音箱裡的小木槌、鋼絲弦——沉默的公民,在它們的職場上、生活領域上,各自士農工商,分工合作。倘若彈奏者不懂樂理,一旦鍵盤敲下眾聲喧嘩,它們可會發動公民抗議。失去民心的結果,最後只有「換人做做看」。
    4. 鋼琴88個琴鍵,橫跨八個音域,有36黑鍵,52個白鍵,白鍵是全音,黑鍵是半音。一個個音階分明,沒有模糊的空間,在鋼琴的音樂世界裡,「只問是非黑白,不問統獨藍綠」。鍵盤手絕對不能是個音痴,他必須是一個兼具感性與理性的演奏家,還必須要有前瞻性的音符想像力,為鋼琴注入靈氣。當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啟動政治琴鍵的那一剎那間,所有的公部門也都會跟著活躍起來了。中央部會也好,地方政府也好,沒有意氣之爭,上下一心只有「向國際發聲」的信念。
    5. 鋼琴是珍貴特殊的鍵盤樂器,它可以獨奏重奏伴奏,更特別的是它可以四手聯彈,示範音樂裡的「政黨合作」。同理,民主國家為了國家前途,也應該捐棄黨派之爭,示範四手聯彈。多元與包容是民主國家最珍貴的價值,一如鋼琴七個音階、八個音域,音色飽滿豐富。對比多數的樂器是可攜式的隨身樂器,鋼琴的大器,讓演奏者必須正襟危坐,一如「民主絕不容許褻瀆」、「絕不容許公器私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從政者國庫通黨庫、海外秘密基金,最終都逃不過輿論的撻伐,法律的審判。
    6. 自從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鋼琴以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三百年間它被不斷的改造,精進它以琴鍵拉動琴槌敲打琴弦的音感,改良它以強、弱音踏板來釋放音量的特色……。同樣地,自從希臘人發明了民主,以民主為名的國家也不斷地蛻變進步,舉凡廢除國民大會實施總統直選,或是新政權對過去政權違法和非正義行為的追訴,為人民平反和加以補償的「轉型正義」。「人民的聲音」從威權體制中被大大地釋放出來,是民主「強音踏板的作用力。民主不怕去衝撞體制,能夠忍受改革期的陣痛,才能期待更美好的「民主琴韻」。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若以一日常生活之器物來描述心目中對於「國家」圖像的想像,我選擇以「鞋子」做為象徵,以下我將從現代主權國家的角度來分析及闡述。
    2. 首先,回顧主權國家的形成。三千年前的部落聯盟多是由有氏族血緣關係或土地比鄰相接、利害一致的部落所組成,一切重要公共決定,由部落聯盟中各酋長一致決定,是最早出現的政治組織。之後約十世紀起出現封建國家(feudal state),君王將土地分封給貴族,各地諸侯則憑藉土地所有權進行統治。十四世紀起,則受到文藝復興、英法百年戰爭、商業活動發達、地理大發現等影響,封建地主逐漸沒落,民族意識興起,人民效忠對象轉變為國家與君王,國家主權崇高至上之觀念形成,奠立君主主權的國家型態。十七世紀起民族國家出現,近代國際體系開始發展。從此歷史演進推展出現代主權國家四要素,領土、人民、政府、主權。
    3. 鞋子最接近土地,我們每天都穿著鞋子踩踏在國家的領土之上。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管轄範圍,領土指的就是國家統治權所能夠支配的範圍。而每雙鞋子都有主人,這就像國家主權,不可任意被他國侵犯和剝奪,穿別人的鞋子就是侵占別人的所有物。一雙鞋子的背後則有製鞋人、管理和行銷鞋子的人和穿鞋的人,甚是還有修鞋的人,這些又好比管理國家的政府和一同生活在這國家中的人民。
    4. 一雙鞋子有好的製鞋人且在製鞋過程中不偷工減料,鞋子才能品質優良。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有好的統治者才能使國家維持在一個幸福、興盛的狀態,所謂為政之道在於公共事務應當服從正義的命令,國家需要法律,人民幸福的沉澱。雖然我們喜歡的鞋子樣式不同,人民要追求的幸福不同,永遠找不到最大公因數,但是追求品質優良,把正確和對的事變成真的,這些精神和製鞋人應有的道德是相同的。鞋子製好後必須交由代理商和各家品牌來管理行銷,有效管理才能使鞋子價值更高,有技巧的行銷才能提高此款鞋子知名度。也就是說國家須交由政府各部門來管理和經營,有效管理才能將國家治理好,有技巧的經營才能使人民有國家認同。以上皆是為了穿鞋的人能滿意,整個國家的人民過得和平又幸福。至於修鞋的人能比喻的範圍就更廣了,可以是原來的中央政府也可以是革命軍團。
    5. 霍布斯在《利維坦》中一再宣稱判斷一切政府的好壞,必須看它們是否本質上給人民帶來和平與安全,原因是人民的和平與安全構成政府的目的。製鞋、管理和行銷鞋的人,最終目的是要製出良好的鞋,供穿鞋的人安全又幸福的走在這片領土上,當然我們先撇開金錢交易和利潤不談。我們現在所處的主權國家環繞在領土、主權、人民、政府這四要素中,因此,若以一日常生活之器物來描述心目中對於「國家」圖像的想像,我選擇以「鞋子」做為象徵。



    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描述

    1. 我認為能夠代表國家圖像的日常生活器物是「樓梯」。
    2. 如果說「樓梯」代表整個國家的範圍,這個「樓梯」則必須承載著所有的國民,假如我們的階梯有限(資源有限),每個人都必須被分配到高度不一樣的階梯中,而在這些人之中,有些人會站在高處、有些人會站在低處,階級就由此而產生了。「樓梯」本身的形狀有高低之分,象徵這我們人類目前所處的國家或是社會中,免不了總會有階級。
    3. 不論文明的演進到何種程度,人類社群從隊群、部落、酋邦到國家的演進中,區分各發展階段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階級,雖然我們在劃分各階段時或許武斷,但是單從目前已知發展順程中的兩個極端(一個起點、一個現在),便可看出階級的演變是區分兩者之間一個清楚標的。
    4. 不論信奉何種意識形態,階級仍依舊會存在。例如共產主義主張沒有階級制度的社會,歷史上有許多次嘗試推翻制度巴黎公社運動和1917年俄國革命等,但無論怎樣的革命最終只是將舊的階級推翻,並再次建立新的階級,截至今日,還沒有一個組織或政體能成功徹底地消弭階級。
    5. 為何階級無法被消滅呢?我認為有兩點,首先,發動階級鬥爭的領導者,本身便是一種階層的表現,所以要以階級來打倒階級本身就有矛盾存在;再者,還是要回歸到為何要有國家的產生,人民願意將某些權利交付與某人,讓此人的階級高過於其他人,使公共政策的推行更有效率,像決策的制定、經濟的重分配……,進而影響至整個國家。
    6. 由此我認為,在現今社會的體制中,「階級」是無可避免的存在,它的存在雖存在許多問題,但也對於國家效率有顯著幫助,而今階級存在的爭議依舊存在。所以我選擇「樓梯」來做為國家圖像。

    國家圖像的日常器物描述

    1. 我認為最接近國家的日常器物是刀具,我將用以下幾點解釋這個觀點:
    2. 首先,正如霍布斯在巨靈論裡提到的:沒有有形的力量使人們畏服、並以刑法之威約束他們履行信約和遵守自然法時,戰爭狀況便是人類自然激情的必然結果。所以我認為在這有形的力量方面最符合的日常器物便是刀子,刀子是最容易取得且方便攜帶在身上,在陷入危險的緊急時刻又能有效讓敵人畏懼服從。
    3. 在越來越多人屈服於這種有形的力量時,為了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免於天天爭鬥,人們便會將自己的權利和自己的刀子交給國家,也就是這種有形的力量(也就是我所認為的刀子)。而這種力量用在一致對外時,無論是以威嚇或動武作為手段,都能夠取得人民所欲進而達到更讓人滿意的生活(一開始的國家便經常因為資源而去哄騙或威嚇他人)。人民將自己的刀子交給國家後,便允許國家在某些方面代表他們,並承認國家的一切行為。
    4. 刀子的使用也可以是雙面的,除了抗外或爭取資源,在還未建立法治社會時也能用來約束各個群體或個人的行為。

    國家圖像的生活器物描述

    我認為「房子」可以代表我心中的國家圖像 
    1. 如同國家組成的因素領土、人民、主權、政府一般,在「房子」的這個範圍中,是屬於這個家的一份子所歸屬的地方,對於這個地方會有種屬於「家」的特殊情感。在這個房子中的每一份子構成了成為一個家的最基本要素,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親密程度、對於「家」的認同感……等等。家人對於在「房子裡」的事物具有決定權是外人無法干涉的,在這個家裡具有某些規範、規定是成員要去遵守的。各成員與一家之主之間形成互助、互信的關係,或是各司其職,使得家中各項活動得以運行。
    2. 一個國家或是領導者應該為全體國民負起為整體爭取共同利益、為人民追求最大的幸福感、經濟問題,如同一家之主,為家中所做的一切,除了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滿足他們的心靈需求,傾聽他們的聲音、訴求,並適當做出調整以滿足之。而房子內部的家具、器具等的提供,滿足成員在各方面的需求,如同政府為人民謀取福利,增進國家福祉,適時的給予實質的幫助,滿足人民最最需要的需求。一個國家的管理方法,例如:保守、開放,一個開明的領導者與一個專政的領導者,其成員的特質也會有所不同,像是一家之主對於門禁的規範,成員們要如何去遵守或是與一家之主如何協調等。
    3. 對內,房子裡的成員之間各司其職、互相合作或是互相監督,卻又不違背「家規」對成員的約束,如同國家的權力分立,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但卻又不牴觸憲法。成員之間,可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規範、習俗,與其他房子中的成員所展現的特質不同,形成文化的多元性,值得相互學習、比較。
    4. 對外,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親密或疏遠,合作或競爭,或是亦合作亦競爭,如同不同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政治角力。房子與房子之間的距離,之於地緣之間的關係,合作或競爭,氣氛融洽或冷淡,各個成員之間的感情如何,影響著其他房子裡成員對這間房子的看法。各房子的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不同於地緣的關係,即使隔著很遠的距離也能互相合作或是競爭......等,如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邦交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