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期中作業貼文截止

  • 期中作業貼文已經截至,遲交者請勿貼文,逾時貼文者,請自行刪文,謝謝合作!
  • 未準時繳交期中作業者,視同期中考缺考。

期中報告大綱 01112017 林祐安

西洋政治思想史一、題目:革命對於國家是否有推動進步的影響?-以美國獨立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為例二、關鍵詞:國家、革命、公民利益、愛國心三、大綱:革命,是在公民利益受到壓縮或迫害時,人民在對一個國家失望,並判定需要拯救國家或是放棄國家,重新組織一個新的政權,而發動的抗爭行動。這可能是出於愛國心,希望能給這個國家帶來新的面貌為動機;也可能是對國家已經失望透頂,因而放棄這個國家另開新的途徑。  革命帶來的,有可能是全新的未來,卻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混亂。美洲人民對殖民母國的獨立革命,誕生了未來世界一個強大國家,但法國大革命,卻讓法國陷入了一連串的權力爭鬥。  兩個國家的背景同樣是追求大眾的公民利益、不滿受到剝削與壓迫,因而對國家發起了革命,但後來所發生的結果卻大不同,公民由於公民利益受到迫害而希望進化所發起的革命,對國家帶來的到底是好處大於壞處,或只是單純破壞國家、分裂民族的行為而已?    首先想要先想國家為何會引起其革命?它的起因不同也可能導致革命的性質以及結果不同。
    再來要討論革命的過程,為什麼法國大革命演變到最後會是一片混亂;又為什麼美洲的革命最後變成美國的誕生?
    最後,革命對國家的影響一定只有分裂嗎?或是還有更多正面的影響?從美洲以及法國兩種不同的革命來看,試著比較,探討兩者得不同,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或結論。
四、報告架構:()、前言
()、論革命的起因:權利受損?追求公民利益?或出於愛國心而希望改造國家?
()、論革命的過程以及探討:以美洲革命為例
():論革命的過程以及探討:以法國大革命為例
():比較兩者,論革命究竟對國家產生正或負面影響
():結論
五、參考書目:法國大革命史(1789-1794)》,王養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8.01
法國大革命:在歷史關鍵時刻的劇藥》,劉明銓撰譯,翰蘆出版社,2006.8.31
《論革命》,Hannah Arendt著,陳周旺譯,譯林出版社2011/02/01
美國史》,陳靜瑜三民
出版社,2007/10/01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59 孫淇

一、關鍵字 : 公共利益、愛國心、腐化、革命

二、論題 : 人民發動革命是基於愛國心亦或是腐化的政府無法再帶來公共利益?

三、摘要 : 國家主權在人民手上,意即人民有權利用選票來選擇信任的首領與政府。若是政府在掌握權力之後趨於腐化背棄人民的期望,此時革命的火苗在被統治階級開始竄升。 革命是基於人民的愛國心,不願看見國家被腐化的政府掌握,亦或是腐化的政府已無法帶給人民公共利益,才使得不得不革命? 將以辛亥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為例來探討之。

四、論題大綱 :
(一)前言
(二)論題分析
(三)愛國心、公共利益與革命之關係
(四)以實例研究主要內容
(五)結語
(六)參考文獻

期中報告大綱

題目:
國家與愛國心

論題:

從現代對於「國家」的概念,能否推論出其下國民(或公民)有愛國的義務?

大綱

「國家」的概念,隨著歷史,改變了許多次。每一種對國家的想像和理解,皆蘊含(imply)了一組對國家之下人民的期待:或是積極參與的、或是被動而與權力無關的、或是積極地信仰著國家的教條的、或是冷漠而對權力順從的。凡此種種,都關乎個體在國家裡被期待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國家裡的個體——在現代國家,即為公民——和愛國心的關係是甚麼?究竟在現代「國家」的概念中,有否規範了公民必須愛國?這樣的問題是本文所要關心的。為此,我將試著釐清幾個相互關聯之概念的內涵,以便我們給出最後的判斷,並且我將試著以這些概念回答出產生這個探詢的問題。

然而,「國家」和「公民」在此似乎無法分開理解。顯然,國家在所有脈絡下,都和人民有關;人民同樣的,必定是相對於國家而言的。我們無法想像不待人民而定義出的國家,亦難以想像沒有國家的人民,因此,國家和人民必須被放在一起理解。

是故,我的工作就成了這樣:
1)釐清「愛國心」到底指的是甚麼、什麼樣的人可以有愛國心,又,愛國心的對象是,或可以是,甚麼;及
2)在現代的脈絡裡,「國家」和「公民」到底該如何理解,從這些概念中是否可以說,公民有愛國的義務。

這樣的探詢的答案,或者是「國家本身,足以成為愛國的對象,且根據國家及公民的概念,我們可以說,公民有愛國的義務」,或者是「國加本身,不足以成為愛國的對項,且跟據國加及功民的蓋念,我們尚不能說,公民有愛國的義務。

關鍵詞:

國家、愛國心、公民身份

期中報告大鋼 04114215 林意真

一、關鍵字:民意、公民身分、權利、公共利益

二、論題:投票做為一種"權利"與"公民身分"的展現,是否應舉行強制投票?

三、摘要:
投票,愛國心的有無已不是做為是否具有投票權的依據,而是只要具有公民身分及達限定年齡及可投票。在台灣,重大選舉的投票率大約是70%上下;但在澳洲,不投票等於是一種違法行為。投票結果對於接下來如何去實現公共利益有極大的關係。強制投票是否更能讓政府清楚民意亦或是增加更多的複雜性。投票是否應該強制去規定,本文試圖分析強制投票制度的利弊,尋找一個適合於台灣現狀的結論。

四、架構:
      (一)前言
      (二)強制投票制度的利
      (三)強制投票制度的弊
      (四)強制投票對於民意的展現是否有幫助?
      (五)在台灣的可行性
      (六)結論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10 郭安婷

、關鍵詞:權利、公民身份、憲法、公共利益
貳、論題:當中東難民權利與歐洲公民公共利益衝突時,該歐洲國家政府是否要接收難民?
參、摘要:每個人,不管其社會地位或種族,都是值得做為人來尊敬的,就是人權。然而,一方的人權與另一方國家公民的公共利益產生矛盾,政府要如何以憲法平衡難民的人權和公民的公共利益,以歐洲難民潮為例並探討。
                 
肆、大綱
一、前言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難民的權利,以基本人權探討之
四、政府收容難民以後,難民是否能夠成為當地公民 ?
五、歐洲人權憲法是否要保障?
六、影響歐洲國家的公共利益

七、總結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48 劉子祈

一、關鍵字 : 權利、民意、腐化、革命

二、論題 : 革命是人民的權利嗎?

三、摘要 : 人們有權利表達意志,而政府的權威來源就是這些個別意志的集體表現。因此這種政治社會理論既是自由主義式的(因為成立政府的目的在保障人權),也符合民主精神(因為人民可以利用選票來表達對政府的滿意度,並決定執政者的去留)。權利的內涵包括了做與不做的抉擇,今天,當政府背叛人民時(腐化),若革命是一種人民的權利,是否表示人民有權選擇革命,也有權選擇不革命?

四、論題大綱 :
(一)前言
(二)問題分析
(三)腐化與革命的交互關係
(四)權利的意義與人民的權利
(五)結語
(六)參考文獻

期中報告大綱04114240馬傳軒

壹、關鍵字:政黨、腐化、革命、民意
貳、題目:「政黨腐化」與「公民革命」的「民意」對決

參、摘要:
   「政黨政治」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主要特色,政黨經由「民主制度」的運作,形成國民共識,扮演國民與民主制度之間的橋樑,是政黨的存在與價值。在「憲政主義」的「國民主權」原理之下,政黨必須藉由「選舉」過程獲得國民信任及委託才能取得國家權力。惟理應整合民意、反映民意的政黨,為何會悖離民意,走上腐化之路,引起公民群情激憤,發動革命?本文嘗試從民意向悖的角度探究政黨腐化與悖離民意的原因,分析公民革命的凝聚關鍵與抗爭手段,提出預防政黨腐化的策略,以及公民革命的成功之道與退場機制。

肆、大綱
一、前言
二、政黨腐化與悖離民意的原因
 (一)政黨腐化的原因
1.資源的長期壟斷
2.資訊的全面掌控
       3.革新的動力怠惰 
 (二)政黨腐化導致悖離民意
    1.國家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2.國家政策犧牲多數人的利益
    3.當權者借勢借端、漠視民意
三、公民革命的凝聚關鍵與抗爭手段
  (一)公民革命的凝聚關鍵
    1.公民意識的覺醒
      a.公民意識的基本內涵與構成要素
      b.訴求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民不服從
    2.民粹主義的發酵
      a.民粹主義的六大特質
      b.民粹主義的潛在危險因子
  (二)公民革命的抗爭手段
    1.傳統的典型公民革命
      a.顛覆政黨與推翻體制
      b.訴諸武力的流血暴動
    2.現當代的非典型公民革命
      a.政策反動與議題抗辯
      b.訴諸理性的靜坐遊行
四、預防政黨腐化的策略
  (一)政黨輪替與政黨制衡  
  (二)公民監督與輿論壓力
五、公民革命的成功之道與退場機制
  (一)公民革命的成功之道
  (二)公民革命的退場機制
六、結論

伍、參考資料
1.〈忽視選民的政黨〉,Michael G. Roskin等原黃秀端審閱譯本,《政治學》第11章〈政黨〉,P.254,雙葉書廊
2.〈革命〉,Michael G. Roskin等原黃秀端審閱譯本,《政治學》第17章〈政治暴力〉,P.403-409,雙葉書廊
3.〈政黨的特質與定義〉,台灣憲法學會,2013101
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084
4.政黨與革命政黨的區別〉,台灣憲法學會,2013101
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090
5.影響政黨的外在因素:政體、選制、支持基盤〉,台灣憲法學會,2013103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105
6.政黨的型態:保守、自由、革新、反動〉,台灣憲法學會,2013103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099
7.能否規制政黨?主流學說否定規制〉,台灣憲法學會,2013104
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125
8.〈立法規制政黨?規制界限的探討〉,台灣憲法學會,2013104
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128
9.〈國民主權原理〉,第二篇〈全體人民均能依照憲法過日子〉96/5/11
法務部〈跨世紀的法治觀念〉
https://www.moj.gov.tw/ct.asp?xItem=27180&ctNode=28040
10.劉性仁,〈憲法與憲政主義概念辨析之研究〉,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 http://web.nuu.edu.tw/~alan/html/file/15/81506.doc
11.朱敬一,〈權力為什麼會使人腐化?〉
http://idv.sinica.edu.tw/cyrusweb/articles/19.pdf
12.港千尋,2015,《革命的做法:從318太陽花看公民運動的創造性》,心靈工坊
13.張福建,〈公民權與正義社會:羅爾斯公民觀念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http://www.ipsas.sinica.edu.tw/image/ipsas/1/214.pdf
14.薛智仁,2015,〈刑法觀點下的公民不服從〉,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7P131-204http://publication.iias.sinica.edu.tw/11800151.pdf
15.陳文賢,2014,〈公民意識的覺醒是台灣向上提升的力量〉,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5期,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65/65-11.pdf
17.〈什麼是公民意識〉,MBA智庫百科
18.陳浤鎰,2014,公民不服從的理論與現實,蘋果即時論談2014/3/3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30/370110/
19.葉佳蓉,〈探究台灣民主選舉之缺失與民主鞏固之深化〉,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4/84-17.htm
20.陳凱文2015,〈「雨傘運動」一週年回顧:是「革命」、「公民抗命」還是什麼?〉,立場新聞2015/9/29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9%9B%A8%E5%82%98%E9%81%8B%E5%8B%95-%E4%B8%80%E9%80%B1%E5%B9%B4%E5%9B%9E%E9%A1%A7-%E6%98%AF-%E9%9D%A9%E5%91%BD-%E5%85%AC%E6%B0%91%E6%8A%97%E5%91%BD-%E9%82%84%E6%98%AF%E4%BB%80%E9%BA%BC/

政一B 04114204 鍾坤良 期中報告大綱

關鍵字: 國家、愛國心、公民身分、 權利


題目: 公民身分與國家、愛國心、權利之間的關係。
摘要: 公民身分的解釋隨著時代的遷移、世界局勢的不同、觀念的改變和每個人角度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樣的說法。而就現今而言全球化使國家的界線日益模糊,人民對於國家心中的認可與歸屬感也隨著科技、交通、資訊的發達而產生複雜的改變。人權近來更是成為國際間注重的議題。本文將討論公民身分與國家、愛國心、權利的關係。
大綱:

  1. 前言
  2. 國家是形成公民身分的必要條件嗎?
  3. 如果公民不愛國可否褫奪其公民身分?
  4. 沒有公民身分的人就沒有權利?
  5. 總結

期中報告大綱 04114247 張琬澐

一、關 鍵 字:政黨、民意、代表、公共利益
二、論 題:當民意代表與民意有分歧,其公共利益如何被保障?
三、摘 要:政黨擁有自己的施政理念,培養出候選人來為選民爭取公共利益,但當大多數的民意與其代表所屬之政黨理念有所衝突之時,公共利益原由政黨的代表為人民爭取有較大的助力,在分歧時如何去協調與保障?

四、大 綱:
(
前言
(
分析政黨與民意代表的培養
(
) 分析人民如何選出適合的代表
(
民意代表產生後與民意的相關程度
(
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相衝突的取捨
(
) 民意代表如何爭取人民的公共利益
五、結 語
六、參 考 文 獻
 

期中報告大綱 02121142 陳昱晴

一、關鍵字: 國家 愛國心 公民身份 權利

二、論題:
缺乏「愛國心」之「公民」能否可以與愛國之公民享有同等的「國家」「權利」,其標準又是為何?

三、摘要
面對二十一世紀對於「愛國心」意識相較模糊的「公民」來說,是否能真正體會愛國心的真諦,此意識是否有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有所差異,以及與缺乏愛國心之公民相處在同一個「國家」之中的愛國公民,其「權利」是否優於前者?

四、大綱:
(1)前言
(2)「愛國心」因為時代差異的改變
(3)「公民」「權利」範圍的定義
(4)對於「愛國心」真諦的了解
(5)「平等」在此論點之中所扮演角色地位
(6)結論
(7)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