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期中報告大綱 黃子峰 04114224

一、關鍵詞:國家、意識形態、公共利益、腐敗

二、題目:國家意識形態中之公共利益只是虛幻、不存在的謊言,故亦無腐敗

三、摘要:
綜觀左派右派等意識形態的發展,莫過於圍繞著「公共利益」進行打轉,依據A.Ranny定義之「意識形態要件」為下列幾項,1.價值觀 2.人性概念 3.理想政治 4.行動策略 5.政治戰術,不難看出意識形態的形成與執行,其宗旨皆在試圖找出何謂較為理想的政治運作模式,如何能使所謂「公共利益」最大化,進而使身處於政治社會的個體權利受到更多的保障。
然每種意識形態對於「公共利益」的認知皆為不同,達成公共利益的保障與追尋的方式也都不同。舉例而言J.J.Rousseau等古典自由主義的政治學者認為「公益」為全民一致的決定,內部並無互相矛盾的結構,為溝通、協調後的無衝突的個人利益加總,但隨著古典自由主義的過度開放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又再度興起一波意識形態的討論重新的對於「公共利益」的追求進行修正,英國學者T.H.GreenJ.Ralws等人對於經濟是自由主義進行批判,進而提出「社會主義是自由主義」也就是所謂「現代自由主義」。認為「公共利益」應符合「社會正義」的標準,故須保障「最低限度的自由實踐條件」。在另一方面馬克思一提出了另一套的思考模式,對於「公共利益」的認知也截然不同,其主張所謂公共利益應透過無產革命、階級鬥爭消彌階級間的差距,破除異化勞動,破除階級後的無階級社會才是滿足「公共利益」的最佳社會形態。
巧妙的是在每種意識形態實行下的社會,都曾有短暫或長久的社會安定,常常意識形態崩壞、腐敗之原因也並非根屬於當初對於公共利益的認知與定義。
故本文將討論所謂「公共利益」是否為一真實存在且值得追尋之價值判斷,從各意識形態對於「公共利益」之定義進行切入、比較,並且觀察個意識形態受到的批判與腐敗後所回歸的狀態,試圖論證對於「公共利益」的想像只不過是在各意識形態下對於社會衝突所做出的軟化劑,並非真正存在的利益或價值。更進一步地去論述個意識形態的腐敗其實是這樣的軟化劑失去作用使社會回歸自然狀態罷了,社會總體利益並無真正的下降。
如同柏拉圖在其《洞穴預言》中所提出之觀點,意識形態宛如一副眼鏡般將污染我們對於環境的認知與推定,故本文認為在實際層面的環境下本質上不存在著所謂「公共利益」,在意識形態放棄「公共利益」的維護時,實際上並未真實放棄任何事物,故亦不代表著腐敗。

四、大綱
1. 前言
2. 各意識形態下「公共利益」之定義
3. 各意識形態下「腐敗」之狀況
4. 各意識形態之比較

5. 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