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槍砲、病菌與鋼鐵


  1. 我認為兩者皆為資源,詩人提出的『金與銀』代表財富,而哲學家提出的『鐵與穀物』代表生存。我贊同哲學家的『鐵與穀物』使人類沒落。
  2. 舉原始人類為例,原始人類依靠生物本能(即存活)應以存活為目標,而非以財富為重點。農業使人類定居社會出現,使得人類能在一地長久生存。而人類能定居,即開始分工、分階級,而出現了階級,就會出現財富差距、社會聲望差距。另外人類定居亦形成多個部落,此時即有資源分配。大部分部落皆在河邊形成,漸漸地,河水已無法負荷如此多的部落用水量。這時,部落即開始互相發生戰爭爭奪水資源用來灌溉、飲用而不是搶奪財富使生活更好。
  3. 再舉中國的春秋戰國為例,各國(不管大國小國),必定是大吃小,小吃更小的情形。國家想要變強,必定要使人民富足,人民才會願意為國家犧牲奉獻。而光靠財富是無法使人民有糧食能吃飽,須以獲得更多水資源、更多農地、更好的種植環境才能使食物增加,並使國家更加富強。當然,攻下別的國家搶奪的東西包含了財富、土地、水、糧食,且攻下後,也常因戰火將許多珍貴資料毀盡。因為糧食與財富並非對等,有時就算擁有極多的財富也未必能夠獲得糧食,相較起來糧食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鐵與穀物』相較下影響還是較大。也就是說,當人類面臨財富與生存只能擇一時,人面必當選擇『鐵與穀物』使自己能夠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